眼下,智能手机已成为一种生活“必需品”,举目四望,身边尽是闪烁跳动的荧光屏。刷微信刷微博刷电视剧,买淘宝买京东买当当,无论男女老少,没有流量没有WiFi已经成为了不能承受之轻。但是,这些便携的电子产品在为人们带来娱乐和便捷的同时,对健康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。视疲劳、用眼过度、不注重眼卫生等习惯已成为“低头族”罹患干眼症的重要诱因。
1、什么是干眼症?
干眼症是指任何原因造成的泪液质或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,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,并伴有眼部不适和眼表组织病变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,又称干燥性角膜结膜炎。
患者常以眼干、容易疲倦、眼痒、有异物感、痛灼热感、分泌物黏稠、怕风、畏光、对外界刺激很敏感。有时眼睛太干,基本泪液不足,反而刺激反射性泪液分泌,而造成常常流泪;较严重者眼睛会红肿、充血、角质化、角膜上皮破皮而有丝状物黏附,这种损伤日久则可造成角结膜病变,并会影响视力。
2、干眼症分类
干眼症的病因尚未明确,主要包括眼表面的改变、基于免疫的炎症反应、细胞凋亡、性激素水平的改变等。如按病因分类,具体可分为四种类型:
1、水样液缺乏性干眼:主要由泪腺功能低下所致,泪腺功能的破坏可以是先天的,以可能是后天因素造成的。较低角膜敏感性的手术,如PRK和LASIK也常会引起几个月的干眼症状。
2、蛋白缺乏性干眼:如Stevens-Johnson综合征、眼类天疱疮、沙眼、化学伤所致干眼症。
3、脂质缺乏性干眼:主要由睑板腺功能障碍引起。
4、泪液动力学(分布)所致的干眼症:如眼见缺损、内外翻等可导致瞬目不全,泪液不能均匀分布而引起的干眼症,配戴角膜接触镜导致瞬目减少,引起的干眼症也属于此类。
3、为何会患干眼症?
所谓“干眼症”是指由于眼泪的减少或者泪液蒸发过多,导致角膜上皮表现微小脱落的一种症状。引发干眼病的因素相当多:
● 中年之后泪液分泌减少;
● 眼部疾病如角膜疾病、眼睑炎、沙眼等;
● 其他病症如类风湿关节炎、米库利兹综合征(淋巴细胞性泪腺及涎腺慢性肿大)、多发性关节炎、红斑狼疮、斯耶格伦综合征(多发生在中年或老年妇女,也称口眼干燥关节炎综合征)、甲状腺功能失调、糖尿病、皮肤病等;停经引起的激素失调;
● 由某种药物引起,如避孕药、安眠药、镇静剂、咳嗽药、胃药等;
● 环境污染,如酷热、干燥、冷气、灰尘、烟雾等;
● 长时间对着电脑屏幕工作,在空调环境内工作;
● 长期使用某种眼药水,如含防腐剂的抗菌药眼药水等。
其他因素还有常常在夜间驾车等,都会导致眨眼次数减少,眼球表面暴露时间过长,泪液蒸发增加,从而诱发干眼症发生。如果是已经罹患干眼症的患者,依然不注意避免这些情况会使得症状加重,严重者可引起视力下降,甚至致盲。
4、如何预防干眼症?
1、注意缓解眼部疲劳:眨眼次数越少,越容易产生干眼症,因为眨眼有助于泪水的分泌和分布,眨眼次数少了,直接导致泪水的量减少,而暴露在空气中的泪膜会蒸发,失去对眼球的保护力。所以像操作电脑、驾车、读书等长时间用眼,都会引发干眼症。
2、注意用眼卫生:要注意用眼卫生,勤洗手,不要用手揉搓眼睛,流感流行、急性眼结膜炎等传染病高发季节,手可以作为传播媒介,将病菌传播。用眼一小时左右休息一会儿,闭目养神,瞭望远处,或看看绿色植物、图片。对眼睑上有碎片、脱落物的患者来说,要注意保持眼睑卫生。
3、注意饮食保健:长期从事电脑操作者,要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,同时增加维生素A、B1、C、E的摄入,助于泪液生成。
4、尽量使用框架眼睛:长时间戴隐形眼镜会使泪液分泌减少,因此戴隐形眼镜的人总会感觉眼睛干涩。预防干眼症,提倡戴有形眼镜,即框架眼镜。
5、减少空调使用:空调除了调节温度之外,还会抽湿,减少了空气里水分的含量。在这种干燥的环境中,泪膜蒸发率增加,容易使眼睛发干、发涩。气候干燥的冬季,为干眼症的高发季节。时夏,天气炎热,预防干眼症,使用空调要注意定时开窗通风。空调房间内还可以加用空气加湿器,改善空气的干燥状况。
普瑞眼科专家提醒:科学护眼,从日常做起
1、建议多做眨眼动作:因为,眼睑在眨眼时重复地清洁角膜表面,微生物不容易停留,而泪膜可以均匀地分布到眼球周围滋润眼睛。
2、注重用眼卫生:平时不用手揉眼,不随意擦眼、洗眼。严格限制每天玩微信、游戏等需要对着电子屏的时间。一旦眼部疲劳,要适当放松,或做眼保健操,或起身举目远眺。
3、强调合理饮食:注意补充蛋白质、钙、微量元素等,同时多吃含维生素A、B、C、D的食物,平时多食鱼类,有助于明目,阻缓干眼症的进展。
4、适当滋润眼睛:如果患有干眼症,可采用生理盐水作眼浴清洁(采用洗眼杯法)以及眼部按摩,中药野菊花水蒸汽熏眼能改善症状。 患者若有眼球其他疾病,如角膜结膜及眼有杂症,或屈光不正易引起眼疲劳症状时,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,切勿随意用药。有些眼药水含有防腐剂,长期使用反而造成结膜、角膜病变,视力下降,干眼症状加重。
若您患有干眼症的症状,请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就诊,以免耽误病情的发展。